top of page

为您解答

1. 什么是慈心? 

2. 什么是正念?

3. 如何修习慈心?

4. 如何修习正念?

5. 如何参与“全球百万分钟慈心与正念”倡议?

6. “百万分钟慈心与正念”活动是否不拘年龄、传统或信仰,任何人都能参与?

7. 需报名才能参加“百万分钟慈心与正念”?

8. 如何把个人修习慈心和正念的时间,计入全球“百万分钟慈心与正念”的记录?

9. 需每天呈报个人所累计的修习时间吗?

10. 我不知道如何禅修,还能参与吗?

11. 其他的修持法,可以计入全球”百万分钟慈心与正念”吗?

12. 如何在禅修上取得进步并不断深入?

13. “百万分钟慈心与正念” 倡议什么时候结束?

14. 个人修习慈心和正念,如何能帮助全世界?

 

玛欣德长老修持指引:

坐禅

忏悔

回向

发愿

1. 什么是慈心?

 

Metta(慈心)在巴利文中(或梵语中的Maithri)意为‘慈爱’或‘无界限的爱’,是源于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幸福安康而生起的友善心;它能打破因种姓、肤色和信仰所产生的的隔阂,因此,也被称为“普世大爱”。

慈心是对治嗔恚与憎恶的妙方,它能让我们在遇到困难时保持冷静,不对逆境作出反应。在打造相互关怀与分享的社区方面,慈心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 什么是正念?

 

正念是指清楚地知道当下所发生的一切(身、受、心和法),不执取也不厌恶;一般来说,就是对我们的身、语、意的觉知。

当我们更清楚地觉知自身的活动时,修习正念将能让我们从任何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中‘抽离’,并为培养正面的心态提供了空间。

修习正念最终会引导我们的心回归寂静,从而开展出了悟生命本质的智慧与洞见。

 

3. 如何修习慈心?

慈心或慈爱,是希望得到安康和快乐的愿望。你可以在静坐时修习慈心(这里有指导说明),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任何时候散播慈心。慈心观可以透过四威仪:行、住、坐、卧的任何一种姿态中练习。

每当对任何人或任何现象产生嗔怒或厌恶时,试着觉知它,并默想“慈心,慈心…”加以对治。提醒自己“远离嗔怒,愿身心安乐”,然后在心中保持微笑。

 

4. 如何修习正念?

 

正念,是指心对于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开展出清楚的觉知,没有执取也不厌恶。正念,可以在坐禅时修习,例如出入息观(ĀNĀPĀNASATI,收录在禅修指导中),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法门如持咒或诵经来练习。重要的是,你应不拘形式地将正念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让自己在从事任何活动时,都有更明晰的觉知。

例如,每当任何烦恼生起时,要觉知到它,并将注意力转回你正在做的事情上。你可以做一次深呼吸,然后放下那些负面的念头

 

5. 如何参与全球“百万分钟慈心与正念” 倡议?

 

i. 通过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法修习慈心和正念:

    -  坐禅时作慈心观和安般念(出入息观)

    -  日常活动中修慈心和正念

    -  持咒,诵经或祈祷

    -  任何能将心导向平静与明晰的法门

ii. 记下你修习了多少分钟,然后将修行的功德回向一切众生,祝愿他们获得平静、和谐、安定与幸福。

iii. 将你禅修所累计的时间,发送到“百万分钟慈心与正念”主办方,以便加入全球的统计。

 

或者你也可以点击此链接,通过我们的Telegram频道提交。(点击此链接前,请先在你的手机或电脑上安装Telegram应用程序。)

6. “百万分钟慈心与正念”是否不拘年龄、传统或信仰,任何人都可以参与?

 

是的,无论老少,是佛教徒或信仰其他宗教,我们都欢迎你的参与。

7. 需报名才能参加“百万分钟慈心与正念” 倡议?

个人无需报名。

如果是想以团体的形式参加,请填写新团体报名表,你就会被添加到团体名单中。

 

8. 如何把个人修习慈心和正念的时间,计入全球“百万分钟慈心与正念”的记录?

以下是一些例子:

  • 坐禅时修慈心观与出入息(安般念):早上30分钟,晚上30分钟:总计60分钟

  • 持诵大悲咒:15分钟

  • 觉知到嗔心、厌恶、嫉妒或我慢等情绪的生起,将心转向内,放下对任何人或事件的负面情绪,并向自己和他人散播慈心:10至30分钟

  • 每天拨出一小时,在从事日常活动时,更专注于培养慈心和保持正念:60分钟

 

(*注意:如果你不能在整个小时内持续保持正念和修慈心,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真诚的意图,以及在察觉心散乱后,努力把注意力拉回来。)

在不同的佛教宗派和其他信仰中,有多种不同的修持慈心和正念的方法。任何灌输爱与慈悲,让心获得平静、让觉知更为清晰的修持方法,都可被纳入。

 

9.  需要每天呈报个人所累计的修习时间吗?

你可以选择每天或每周提交。

 

10. 我不知道如何禅修,还能参与吗?

可以的。你可以持咒如“唵嘛呢叭咪吽”或大悲咒等,也可念诵佛经或一些相关的经文。你也可以将慈爱、正念,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

如果你想学习禅修,请听也适合初学者的“禅修指导”。

11. 其他的修持法,可以计入全球“百万分钟慈心与正念”吗?

 

可以。任何灌输爱与慈悲、能让心获得平静并更为明晰的练习,都可以计算在内。例如:念诵“唵嘛呢叭咪吽”或大悲咒等咒语、佛经或任何传统的相关经文。

 

12. 如何在禅修上取得进步并不断深入?

 

想逐步加强个人的修持,可以在一天当中比较不忙的时候,抽出一些时间,让自己可以放慢脚步,然后更专注地、以更强的正念和慈心,应用在所进行的活动上。一旦你可以连续一周每天练习一个小时,那么下一周你可以试着增加到每天两个小时,以此类推,建立起练习的持续性。

如果要更密集地训练我们的心,那么每天至少要做一次正式的坐禅修习。

无论修持多少时间,都可以计入“百万分钟慈心与正念禅修”。

根据禅修指导是15分钟,但如果你有时间,最好能练习半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请参考玛兴达尊者的修持指引,以获得更多信息。

 

13. “百万分钟慈心与正念” 倡议什么时候结束?

在此期间我们会不时进行审查,至少会持续至新冠病毒大流行危机结束。

 

14. 个人修习慈心和正念,如何能帮助全世界?

当我们结合在一起修慈心和正念时,将会产生一股慈爱与觉知的集体意识。您的参与,将能助长这股集体意识,以达到临界质量,这将为我们所面对的冠病大流行严峻的情况,带来迅速和正面的改变。

 

玛兴达尊者的修持指引

 

坐禅:

这里指的是精修八正道中的其中三道,即正勤、正念和正定。

在聆听禅修指引时,首先应努力遵循指导,不要因任何觉受、声音或现象分心。

指导将引导你修习慈心观和安般念或出入息观。然后你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呼吸上,自然地吸气,自然地呼出,随着每次吸气和呼气,感觉自己越来越放松。当空气进入和离开你的鼻孔时,你或许会有轻微的感觉——气息的接触——在你的上唇或在你的鼻尖。然后,当你自然地吸气和呼气时,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个地方。如果有杂念或分心了,一旦察觉,你应重新将注意力转回呼吸上。

当你的心越来越安详平静,呼吸也会随之变得更加微细,渐渐地,你可能无法在你的鼻孔或上唇,感觉到你的呼吸。这时候,你可以放下对呼吸的感觉,只需在心里知道你正在吸气呼气。你可能会稍微感觉到呼吸的出现和消失。当你吸气和呼气时,让心保持平静专注,并继续将注意力放在鼻尖或上唇部位。你应该试着这样禅修至少半小时到45分钟或更长。

 

忏悔:

 

在每天日常修习结束时,我们将念诵 KHAMĀPANĀ 忏悔文,向三宝忏悔:

KĀYENA VĀCĀ CITTENA – PAMĀDENA MAYĀ KATAṂ

ACCAYAṂ KHAMA ME BHANTE – BHŪRI-PAÑÑĀ TATHĀGATA

KĀYENA VĀCĀ CITTENA – PAMĀDENA MAYĀ KATAṂ

ACCAYAṂ KHAMA ME DHAMMA – SANDIṬṬHIKA AKĀLIKA

 

KĀYENA VĀCĀ CITTENA – PAMĀDENA MAYĀ KATAṂ

ACCAYAṂ KHAMA ME SAṄGHA – SUPAṬIPANNA ANUTTARA

忏悔文

若我身口意,不慎犯过失,

佛福德圆满,容我忏悔淨。

若我身口意,不慎犯过失,

法自学自证,容我忏悔淨。

若我身口意,不慎犯过失,

僧善修证果,容我忏悔淨。

 

要净除障碍我们心智开展和净化的掉悔与无明,向佛、法、僧求忏悔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今生或前世,对于佛、法、僧所持有的错误见地,会影响我们在法道上的理解和修行进度。因此,我们需要非常诚心,一次又一次地忏悔祈求宽恕,以净除任何由此而产生的障碍,并在修行的法道上,能不断地得到加持、指引和护佑。

 

当我们将慈心和正念应用在日常生活上,我们应该在一天结束时反思我们一天的修习,我们要为我们所做的努力感到高兴,并为自己在修行上因怠惰而导致的任何缺点或过失祈求原谅。我们不应该害怕看到自己的不完美,并下定决心在修行上取得进步。这就是我们如何保持修习佛法的喜悦,并始终满怀热忱地期待在佛法中成长。

 

回向:

对于天人和护法,我们用“功德分享”,而对往生者则说“功德转移”,两者实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涉及能量的相互作用,遵循能量从较高层次流向较低层次的原则。巴利文的念诵如下:

ĀKĀSAṬṬHĀ CA BHUMMAṬṬHĀ – DEVĀ NĀGĀ MAHIDDHIKĀ

PUÑÑAṂ TAṂ ANUMODITVĀ – CIRAṂ RAKKHANTU LOKA SĀSANAṂ

ĀKĀSAṬṬHĀ CA BHUMMAṬṬHĀ – DEVĀ NĀGĀ MAHIDDHIKĀ

PUÑÑAṂ TAṂ ANUMODITVĀ – CIRAṂ RAKKHANTU DESANAṂ

 

ĀKĀSAṬṬHĀ CA BHUMMAṬṬHĀ – DEVĀ NĀGĀ MAHIDDHIKĀ

PUÑÑAṂ TAṂ ANUMODITVĀ – CIRAṂ RAKKHANTU MAṂ PARAN TI

回向此功德,龙天大力者,

愿他们恒护,佛法长住世。

回向此功德,龙天大力者,

愿他们恒护,佛法之慧命。

回向此功德,龙天大力者,

愿他们恒护,我与诸众生。

 

IDAṂ ME ÑĀTĪNAM HOTU – SUKHITĀ HONTU ÑĀTAYO

愿以此功德,回向予我亲,愿诸亲快乐

 

佛陀被称为 SĀTTĀ DEVĀMANUSSĀNAM 或“人天之师”。他教导人类以及非人类,例如天神(或天人)和龙神。因此,有许多天神、龙神以及人类对佛、法、僧产生了信心。他们与佛法有缘,并可能扮演护法者的角色,照顾那些依据佛法生活的人的福祉。有天神、龙神和人类发下誓愿要护持佛法。回向功德予他们使我们能够与这些众生建立联系,得到他们的加持和庇护。

 

我们也将功德回向给我们已故的亲人、老师和朋友。当他们知道我们以他们的名义做功德时,他们自然会高兴。这样他们才能在能量上得到提升,并有机会投生到更高的境界。当一个人听闻佛法并做功德(即能带来法喜的言行)时,他自然会得到启发和激励,从而有较高层次的能量可以流向较低的层次,从而利益那些投生到下界的众生。那些投生到较高阶、天界的众生,自然会祝福自己的亲人。这就是功德回向的意义。我们也可以把功德回向予他人的幸福,乃至世界的和平、和谐与稳定。

 

 

发愿:

发愿是指善的、有益的愿望或欲望,通常是为了更高的人生目标,或具有崇高的意图,例如为了一个人的开悟或最终解脱。它们将把我们的功德的果报导向辅助我们的修行。

 

传统上,从佛教的角度来看,有三种愿:

  1. 为了这一生的成就和幸福。

  2. 为了来世的幸福(即投生到更高的境界,有机会进一步修行)。

  3. 为证涅槃。

 

我们通常是在做了某些功德或在禅修结束时,在心平静而清晰的状态下,发愿、或为他人祈愿。

 

巴利文的念诵如下:

IMINĀ PUÑÑĀ KAMMENA – MĀME BĀLA SAMĀGAMO

SATAṂ SAMĀGAMO HOTU – YĀVA NIBBĀNA PATTIYĀ

DEVO VASSATU KĀLENA – SASSA SAMPATTI HETU CA

PHĪTO BHAVATU LOKO CA – RĀJĀ BHAVATU DHAMMIKO

 

愿以此功德,不随愚痴者,

直至证涅槃,常随有智者

愿适时降雨 愿世界进步

快乐与和平,并任贤治世

 

当我们怀着善的动机发愿时,我们正在精神或思想层面上造善业。业是由心中产生的意志或者有意的行为,通过思想、言语和身体行为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应该一再的重复地做,特别是在吉祥的场合或在圣地,正当我们的心在提升的状态或受到启发,而且发心强烈而清晰时。通过对感官的克制和定期修慈心和正念,我们制造了让心愿成熟及结果的条件。当强烈的心愿成熟时,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我们实现目标。因此,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发愿是很重要的。在闭关静修的时候,正是我们频密的发愿以及决心,帮助我们持续保持正念的连续性,并确保我们的修行得以快速的进步。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坐禅
忏悔
回向
玛兴达尊者的修持指引
Right Effort
发愿
bottom of page